你一定見過不少這樣的人,他們年輕時風度翩翩 貌美如花身材超好。但一到中年鮪魚肚,大象腿就出來了整個身體就跟充了氣一樣臃腫,是偷偷發福了?!
中年發福是大多數人會出現的情況,一項調查統計顯示,肥胖者中在30~39開始發胖的最多,其次是40~49歲.
歐洲的研究表明: 女性最容易發胖的年齡是38歲, 35~40歲是發胖的高峯期。男性在40~45歲之間最容易發胖,44歲是關鍵的一年。
如果你認爲中年發福只是一種形體上的改變,或者還象徵著資歷和權勢,那真的是大錯特錯了。
厚厚的脂肪不僅會貼在腹部、腰臀、大腿等處,還有在沈積在腸壁、內臟上,這可是脂肪肝、糖尿病、心臟病等疾病的潛在危險因素。
中年發福會帶來哪些疾病?
中年發福只是某一時間點的肥胖統稱,它的本質還是肥胖,所以,肥胖該有的併發症一個都不會少,反而會因爲身體年齡的變化,某些病症會更加嚴重。
糖尿病
肥胖會引發糖尿病,根本原因在於肥胖者處理血糖的器官對胰島素不敏感,讓本就不 “靈敏” 的胰島素雪上加霜,產生了 “胰島素抵抗”. 這也是目前糖尿病患者數據全球首位的重要原因。
關節病
中國人骨骼厚度和寬度相對較小,體重增加容易引發關節炎、肌肉損傷等問題。此外,國人奶製品攝取量不足,骨骼質量相對較差,一旦胖了,對骨骼和關節都是額外負擔。
代謝綜合症
代謝綜合症是一種相關健康問題的集合,即腹部脂肪過多、高甘油三酯、低高密度脂蛋白、高血壓、高血糖等,集合存在3個以上就是代謝綜合症!存在代謝綜合症的患者患心臟病、糖尿病和中風的機率將大大提高。
另外,與白人相比,中國人肥胖併發症流行程度普遍要高,其中血脂異常 風險30%, 高血壓風險28%, 代謝綜合症風險38%, 高尿酸症高達48%, 這些都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關鍵指標。
心血管疾病
肥胖是導致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。肥胖者的體表面積比正常人增大,體循環和肺循環的血流量均比正常人增加,從而加重了心臟的負荷。
超過標準體重,每增加5公斤體重,患冠心病機率就升高14%, 中風危險率提高4%.
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
睡眠呼吸暫停的直接發病機制是上氣道的狹窄和阻塞,實際上就是氣道塌陷,並伴有呼吸中樞神經調節因素障礙。肥胖者的頸部和咽部堆積大量脂肪,使咽腔狹窄,睡眠時,這些頸部和咽部周圍的肌肉和脂肪鬆弛,出現 “塌陷” 現象,阻礙氣流的經過,從而導致呼吸暫停。
脂肪肝
過多的脂肪堆積在肝臟內形成脂肪肝,又稱肝脂肪變性。正常人的肝內總脂肪量約佔肝臟重量的5%, 超過5%則爲輕度脂肪肝,超過10%爲中度脂肪肝,超過25%爲重度脂肪肝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脂肪肝可能發展爲肝硬化,甚至肝癌。
PS:脂肪肝是可逆的,只要積極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,是可以治癒的。
癌症
《柳葉刀》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稱,體值指數 (BMI) 每增加5千克/米²,膽囊癌、腎癌、宮頸癌、甲狀腺癌以及淋巴瘤的發病率就會明顯上升。
抑鬱症
肥胖會引發焦慮、恐懼、抑鬱等不良情緒。女性肥胖患抑鬱症風險是普通人的三倍。
如何判斷自己是否中年發福?
標準體重 (公斤) =身高 (裡面) -105
體值指數(BMI)=體重 (千克) ÷身高的平方 (米²)
(BMI最好控制在18.5~24, 大於24為超重,需要改變生活方式控制體重; 大於28則屬於肥胖,需要減肥。)
腰臀比: 男性>0.9, 女性>0.8, 則說明你存在 “隱形肥胖”,內臟脂肪已超標。
腰圍: 男性腰圍≥85釐米,女性腰圍≥80釐米,可初步判斷爲腹型肥胖。
如何科學管理體重?
1、保證均衡飲食
保證營養均衡,控制甜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攝取,少吃精米精麵和甜食,少吃高油脂高熱量的食品,不吃零食,多吃粗糧、蔬菜、瓜果、豆類等,增加優質蛋白質,如魚肉、雞肉、蛋奶、豆製品等。
能量的攝取與消耗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才不會輕易發胖喲!
2、增加體力活動
中年人更要避免久坐,平時應積極動起來,選擇快步走、游泳、慢跑、羽毛球、乒乓球等自己感興趣的活動,堅持下去。
PS:由於代謝減緩,中年人要適度增加力量訓練,增加肌肉比例,降低體脂率。從輕量運動開始,逐漸加量,最終達到一週三次,每次半小時左右的中等強度運動量。
3、保證充足睡眠
美國專家發現,每天只睡5小時的女性更容易發胖,發福機率比其他睡7小時者高出1/3.還要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,防止出現情緒性暴飲暴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