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在2015年,酒精就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定爲 “致癌物質”。
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琳達・鮑爾德教授表示,飲酒會增加罹患口腔癌、乳腺癌、肝癌、胃癌和腸癌等癌症。
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,酒精進入肝臟後,乙醛這種物質可損害細胞DNA,引發癌症。
喝酒引發肝癌
俗話說 “飲酒傷肝”,飲酒並不是肝癌的直接病因,但它的作用類似於催化劑,能夠促進肝癌的發生和進展。長期酗酒嗜好者容易誘發肝癌。
飲用酒中含有的酒精,90%以上都需要肝臟來完成代謝。酒精在經過肝臟的代謝之後,會損害到我們身體的肝細胞,使得肝臟中的脂肪酸的代謝受到影響。
可以說與酒精最密切的是肝癌。
喝酒引發乳腺癌
酒精與乳腺癌的發生也有很大的關係。酒精會改變體內雌激素水平,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機率。
歐洲研究人員曾經做過酒精攝取量與乳腺癌發病率的調查,結果顯示每天飲酒的女性,酒精攝取量少於等於12.5g,乳腺癌發病率會增加4%;而每天酒精攝取量高於12.5g的女性,乳腺癌發病率則會增加40%-50%。
乳腺癌發病率與酒精攝取量相關,但與酒的種類無關,不論是紅酒、啤酒或是烈酒,都會對女性的乳腺健康造成傷害。因爲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與乳腺癌風險相關,乳腺中存有酒精相關的酶。
身體中代謝不了的酒精,可使雌激素受體發生變化,升高了雌激素水平,改變了乳腺的細胞週期。
南安普敦大學臨床肝病學負責人尼克・謝倫教授解釋說,並非要每天喝才能得乳腺癌,只要一週喝一瓶紅酒,女性的乳腺癌風險就會增加10%。
飲酒引發的口腔癌
研究發現表明飲酒量增加會導致口腔癌風險增加。攝取任何含酒精的飲品均易增加口腔癌的風險,無論是含有酒精的飲料,還是啤酒、葡萄酒或烈酒,隨著攝取量的增加,患口腔癌、咽癌和喉癌的危險明顯升高。
不同類型的酒精飲品的酒精實際質量濃度不同,致癌的效果也不同。但癌症發生風險隨濃度增高而增加。相比不飲酒的人來說,長期酗酒的人是口腔癌的高危險人群。
酒精作爲一種溶劑,促進致癌化合物在黏膜中的吸收,也可直接損傷細胞膜並改變其分子組成。長期酗酒,可引起唾液腺實質萎縮和病變,唾液的功能和流量受到影響,黏度也隨之增加。
因此黏膜表面沖洗不足,局部暴露於較高濃度的致癌物,並且接觸時間延長,會增加口腔癌症風險。
喝酒引發腸癌
國外研究發現,每天飲酒男性的乙狀結腸癌死亡率爲不飲酒者的5倍。酒精影響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吸收。
平日裡攝取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食品,忽略了低纖維素食品的補充,這類物質缺乏,會引起細胞和腸道內壁變化,使得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延長,造成腸道對廢物再次吸收,導致糞便中的致癌物長時間的刺激腸壁,最後引發腸癌。
喝酒引發胃癌
飲酒也是胃癌的主要誘因,臨床上有三分之一的胃癌患者有長期飲酒史。
酒精進入消化道後,會損傷人食道黏膜和胃黏膜,持續損傷修復,引發慢性炎症,最終變成癌。另一方面,釀酒時可能產生致癌物,如黃麴黴素和亞硝胺,這些物質進入人體,也可能引發癌症。
除了癌症,還有很多疾病與喝酒有關。例如:流產、不孕、胸部感染、胃病、腎病、心臟病和高血壓等都與喝酒有關,長期喝酒還會讓人變得遲鈍。
醫學期刊《柳葉刀》上的一則研究顯示,飲酒與高鹽、高血壓等成爲國人壽命縮減的10大因素。
杜絕酒精危害的最好的方法是滴酒不沾,但現實中很多人無法做到。如果不得不喝,那就一定要科學喝。
★這裡編編提供幾點建議:
選擇低度酒,白酒和黃酒溫著喝傷害更小,飲用過程中多喝水,可加速酒精從尿液中排出。
喝酒前墊個底,吃富含澱粉和高蛋白的食物墊底。小口喝不易醉,點盤蘿蔔等涼拌菜。
餐後水果首選西瓜,醉酒喝杯蜂蜜水,吃科酒。